admin 發表於 2021-8-12 15:30:06

學醫救不了台灣人_凤凰網

一省单日新增新冠确診病例549例,12例衰亡,這事發生在現在的中國,离不离谱?

再一看,是台灣省的事兒。

台灣最新一轮疫情大范畴爆發至今已超過2周,島内已有專家建议應实施更严厉的“第四级借鉴”,讓当局可以规定公家只在必要時才外出、封锁發生严重疫情的乡镇市區或县市等。

但台灣地區防疫事变负责人陈時中却對立强调,目前绝對没有需要把防疫指标升级。

全球疫情爆發以来,這种行政官僚與醫生、專家意见不一的事件,在很多地方都有發生,尤以懂王與福奇的争执最為著名。但我國台灣省能發生這种状况,既在猜想傍邊,却也有点“不同情理”。

為什麼呢?因為台灣当局的各级行政機構的官僚中,很多人自己本身就是大夫。

就這位跟醫學專家唱反调的陈時中,从政前就是一名牙醫。

台北市长柯文哲,则是在两岸三地醫界都知名的外科醫師,不但是台灣器官标准移植步调的建立者,更是華人醫學界在叶克膜(ECMO)技術上的执牛耳者,其醫學成绩可谓高妙。

(柯文哲)

其他如台灣地區副率领人赖清德、民進党籍高雄市长陈其迈、嘉義市市长涂醒哲、前民進党大佬沈富雄、民進党立法機構内召集人柯建铭等,也都是醫生出身。

(赖清德)

醫生从政,本身并不怪异,但在高层政治精英中,竟有如此多醫生官員,台灣地區可算在全世界独一份。

可是這麼多“内行”的官員,在疫情面前却如此无力,甚至有些更是站在反醫學反科學的立場讲话做事,真乃离全皮炎藥膏,國之大谱。台灣地區醫生从政,是有历史傳统的,而曾的台灣政坛醫者,并不是今天這般模样。

1

1895年,《马關条约》签订,日本開始乾癬藥膏,對台灣的殖民统治,从此開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時代。

在這50年里,日本殖民者力求讓台灣人“皇民化”,担心他们在政治經济范围深造太多知识,開导民族民主意识,所以严格限制台灣人报考文政部、理學部和工學部,而就读人数较少的醫學部和农學部相對付開放。

再加上日本殖民初期,島内条件比较艰苦,少有日本醫生愿意来台执業,但醫生又实际上是必需品,所以日本于1899年創建了台灣总督府醫學校(後酿成“台北帝國大學”醫學部,也是台大醫學院的前身),培养台灣本土醫生。

因此在当時的台灣,有条件就读大學的本土精英,醫學和农學是他们独一的選择。有資料记实,1944年的“台北帝國大學”有台灣本土學生85名,其中有80人集中在醫學部。可以说醫生就是台灣本土精英的代名词。

所以,醫學自可是然也成了当時台灣社會勾当的首要策源地。有“台灣孙中山”之称的蒋渭水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

蒋渭水,字雪谷,台灣宜兰人。幼年時進入私塾,接收老儒张镜光的汉文教导,對处于日本当局壓榨下的普罗大众悲惨境遇充满怜悯,由此激發了民族主義思维。

(蒋渭水)

1910年,20岁的蒋渭水像其他本土优秀學子一样,投考台灣总督府醫學校,并一举中第。依照同學和老師的回忆,在校期間的蒋渭水“多才略,而亦敏求”,除深造醫學知识外,還把持業余時辰接触社會科學,且更有勇气率领校内外的勾当。翌年,武昌起義爆發,蒋渭水認為“要救台灣,非先从救祖國着手不可”,他策划台灣公家捐款刮傷修復劑,,支持辛亥革命。

1913年11月底,孙中山革命失败後赴日本,路過台灣之時,蒋渭水急切希望能晋见孙中山,虽因日本当局在孙中山住地附近防范森严而未能如愿,但他得到了孙中山激情亲切的回信和所赠送的開國吊唁章。

醫學院毕業後,蒋渭水在治病救人之余,也积极参與社會勾当,由于醫生身上的精英光环對公家有很大的影响力,加上蒋渭水顽强的斗争精神,他渐渐成了当時台灣本土勾当招架总督府專制的核心人物之一。

当時的日本正处在所谓大正民主期間,效法西欧,改行君主立宪。但日本人却拒绝给以台灣人這样的民主权利,台灣总督有在島内至高无上的权力,故被当時的台灣人戏称為“土皇帝”。這也讓台灣本土精英非常不满。

(台灣总督府)

1921年,蒋渭水联手雾峰林家的士绅林献堂與一众同志一起,發起了台灣议會設置请愿勾当,哀求日本殖民者给以台灣人民主权利。勾当中,蒋渭水發挥自己的社會影响力,牵頭創建台灣文化协會,作為提倡民权之启蒙勾当组织,并颁布文章《临床讲義》,从醫師角度规诫台灣各种“疾病”。

固然這次请愿最终失败,但其影响不单颤抖島内,甚至在日本都赢得了不少恻隐,對殖民统治震慑极大。

请愿失败今後,蒋渭水等人深感到组织的重要性,遂于请愿勾当举辦到第三次時,组织“台灣议會期成同盟會”(以下简称“同盟會”)。1923年1月30日,在台的蒋渭水、蔡培火等人向台北州北警察署提出創建同盟會的请求,但是,2月2日结社時旋即遭到总督府禁止。

蒋渭水不惧总督府高壓,力主将结社地点移師东京。蒋渭水等人認為,将政治结社勾被選址在日本的“天子脚下”——东京,足以讓总督府有所忌惮,不敢跨境法令,而日本政府考虑到國际观瞻,也不敢過于蛮横。因此,2月21日,同盟會在东京重新創建。

但蒋渭水毕竟還是低估了日本人的不要脸程度。

事实证明,当小鬼子没有下限起来,真是非常可怕。由于当時的日本已施行“治安警察法”,作為管教政治集會结社的手段,总督府检举同盟會會員。12月16日在总督府警務局的主导下,以违反《治安警察法》第8条第2項為由,全台除花莲、台东、澎湖外,同日同時@開%l7j5y%展大揭%vF3Vg%發@,逮捕41人、台中汽車告贷,傳讯58人,共有99人承受迫害,其中有18人承受起诉。史称“治警事件”。

(台灣议會期成同盟會成員)

日本殖民者的倒行逆施激發了蒋渭水等人的愤慨,一次在东京的和平结社,居然被台灣总督府粗暴镇壓,蒋渭水决定在法庭上作出回击。而总督府過于蛮横的行為,甚至在日本舆論界也激發了不小的方案,這為蒋渭水的法庭斗争赢得了更多空間。

舆論界的斗争最先打响。恻隐请愿勾当的《台灣民报》转载翻译了日本《大阪朝日動静》1924年3月16日刊登的《台灣议會之起诉案件》,指责总督府的检举是“无理态度,是不贤明的法子”。

1924年4月21日《台灣民报》转载《大阪每日動静》社评《台灣的自治热》,强调“总督府如果相信這样的检举,便可以绝减台灣的特别议會設置勾当,其误解即可谓過分了”。

蒋渭水则為舆論斗争之火浇了最有成果的一勺油。

1924年2月21日,蒋渭水在狱中創作的《快入来辞》见报,辞中名句“策士同以归正,共扶人道复奚疑”极富豪情色彩,剖明了他矢志不渝的心志。

目击一名本可以养尊处优不问世事的精英醫生,却為了台灣反對殖民暴政的斗争,甘愿入狱而其志不悔,這一形象在公家中產生了巨大的情感動員成果。

7月份,治警事件開庭,清晨不到五点钟,公共就排队鹄立在台北地方法院前期待,旁听票在十几分钟内全部售罄。买不到旁听票的公家围聚张望,使得法庭外也挤得水泄不通。

本案的主检察官是日本人三好一八,他当然姓三好,但和三好學生是一点不搭邊,相反,他在法庭上“声音极厉,色采凄怆”的样子,倒是十分三八……据记实,三好的求刑論告前後长达六小時,被認為“是對台灣公家的內湖廉价辦公室,一种威吓宣傳文”。

反观蒋渭水,“對裁判长的答辩,皆是滔滔不竭声调鹰扬、言语明晰、真不愧志士的气概”。

三好對蒋渭水有理有据的答辩非常惊讶,恼羞成怒的他喷出了一句蠢话:“既不爱好混合政策,此际宜分隔台灣。”

反對你殖民者的政策,反倒要讓本地人分隔故土?

這样愚蠢的表态自然也没有被蒋渭水放過,他在狱中亲笔為《台灣民报》写下题為《這句话非同小可!》的社論,指出1922年翻译简某说了“你若嫌税贵,尽可退去台灣罢”,被当局免职,而你三好“個堂堂的检查官长,敕任官,竟也敢说了這句话,那责任自然要加倍了”。

由于台灣和日本本土舆論界的反弹,法官堀田真猿颁布發表“检察官起诉证据不充分,判决18名被告等全部无罪”。

但還是那句话,当小鬼子没有下限起来,真是非常可怕。面對判决,检察官三好一八悍然上诉,而台灣高级法院受到总督府和检察势力的壓力,判处蒋渭水4個月徒刑,是台灣因政治请愿被拘禁的第一人。

从此,蒋渭水被总督府当局視為台灣政治社會勾当的“第一指导者”,認為他“煽動民族反感”,一生受拘系、囚禁十余次。

(一众同志接蒋渭水(中間脱帽者)出狱)

蒋渭水醫生可以也许得到“台灣孙中山”的美称,自然不单是因為“弃醫从政”的共同經历,更是因為蒋渭水那對立到底,不畏强暴的勇气,他的同志、台灣诗人叶荣钟就评价蒋渭水称:“革命家最大的必备条件,就是始终不渝的招架精神,……蒋渭海军长西席在這一点,可以说是够水准的俊。”

除蒋渭水以外,在当時的台灣社會,還有不少醫生在各個范围贡献了非凡的成就,有像蒋渭水一样投身台灣人民解放古迹,并最终加入中國共產党的李伟光醫生;有奠基台灣現代文學的号称“台灣鲁迅”的赖和醫生;有開启台灣風靡音乐的林清月醫生;有“抗日”“媚日”美名恶名于一身的台灣诗人王昶雄醫生……

(李伟光醫生)

可以说,日据時代的台灣本土社會勾当,某种程度上是属于醫生的勾当。

2

日本人的统治结束今後,國民党政权接管台灣,本来為台灣光复而高兴的台灣本土精英發現,他们的处境并没有变得更好……

國民党的到来,讓台灣有了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區分。外省人,即随蒋介石到来台灣的,原籍為台灣省以外的大陸省份的人。

当時,國民党政权不但失利无能,而且對“本省人”有很大的敌意,比之日本人對台灣人的歧視甚至犹有過之。

1947年的228事变,國民党動用军警,滥杀台灣公家,镇壓共產党,動辄以整肃“台島汉奸”為名義,迫害本省精英。不少人前半生為日本殖民者迫害,抗降服利後返回故土,又成了國民党的仇敌惨遭屠戮,令人唏嘘。

(描写228的相關漫画)

蒋渭水的养女蒋碧玉护士與女婿锺浩东(時任基隆中學校长)夫妇,為了倾覆國民党政权,而参與中國共產党活動,遭國民党逮捕。後锺浩东被枪决,蒋碧玉被判感训。蒋碧玉在面對國民党特務扣问時曾说:“我们能為伟大的祖國、伟大的党在台灣流第一滴血,我们将光荣地死去!”此话後被留于北京无名英雄广場。

228事变後,台灣國民党当局對本省人更加不相信,从而采用了和日本人大同小异的壓制政策。在高级教导范围,同样壓制本省精英考取文政、理學等學科。

國民党對待外省权贵子弟與本省精英學子的态度差距,可以从两位台灣地區前率领人的早年命运中窥见一二。

(陈水扁與马英九)

马英九在台灣中考数學只考了48分的分歧格成绩,却以保送生身份入读当時台灣最好的建國中學。

等到了高考,马英九只考上了淡江文理學院,但最终却靠所谓“香港侨生”身份入读台大法律系……

马英九当然生在香港,但不到2岁就随父母移居台灣,其侨生身份实属牵强,真正不断帮他入读名校的,恐怕是他那時任國民党台北市党部主任的老爸……

其父马鹤凌出身湖南湘潭,曾任國民党考纪會副主委,在國民党内位高权重。

马英九的同龄人陈水扁,在台灣高考中以第一名的成绩入读台大商學系工商打点组,但自觉與志趣不符,因此复读一年,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台大法律系。

大學期間,陸续申请到水泥公司、农會、中國佛教协會、狮子會台灣分會、國民党等各种奖助學金。大三時,陈水扁考中律師高考(该年1459人报考,及第10名),1974年6月,以第一名成绩的毕業。

一位是一块兒靠保送入读的關系户,一位是一块兒第一名的优等生,功效二人毕業今後的命运又如何呢?

竟然是,關系户拿到了國民党培养“党内精英”的中山奖學金赴美留學,回台今後就担任了蒋經國的秘书,优等生却要毕業就去小律所自谋出路……

可以想见,那個年代在政法、社科范围的台灣本省學子,要面對怎样的逆境。

所以,在國民党统治期間,摆在他们面前最好的出路,還是只有读醫學当醫生……

因此一代又一代的本省精英學子投身醫學界,而在蒋經國、李登辉统治期間,國開始重用本省人,被民間称為“吹台青”政策。16位“部长”级官員中,本省人从零開始,上升到6席。

本省醫生精英由此获得了登堂入室的機會。

90年代“代表本省人”的民進党崛起,台灣醫學精英从政的路進一步拓宽。

垂垂地,醫而优则仕成了台灣人的一种惯性思维。台大醫學院也堪称台灣政坛的“醫學版黄埔军校”。台大醫學院和台大醫院的院长职位甚至成為了政坛高层瞩方针东西。

國民党專政期間,台大醫學院、台大醫院院长乃至外科主任的任命,都要受到党政军高层的严重干涉,後来李登辉、陈水扁也先後试圖干與干涉過台大醫院院长的任命。

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以来,台膝關節炎治療,湾地區成了西方标榜的“民主世界防疫标杆”。当時有西媒刊文認為,台灣政坛高层颇多醫生,是台灣可以“防疫告成”的重要原因。

不過,這個神话最终破產。事实证明,島内“谋独”的政治环境下,醫生当了官僚,政客就变成了其第一身份,也很难對立專業精神。比如作為醫生的陈時中,會不懂得引進大陸疫苗對台灣防疫有利无害吗?但作為民進党下届台北市长的热門人選,陈時中不可能冒得罪深绿選民的風险提出與大陸合作……

所以,醫生專業出身的官僚,并不一定就是最佳的抗疫人選,會给病人治病,并不一定能给社會療伤……

也许台灣這個病,真该换個“大夫”来治一治了。

参考資料:

海峡新干線:台灣政坛的“醫生時代”来了?

人民網:台灣日据期間治警事件舆論抗争始末析

台灣连系網:台灣人的自治之夢:日治時期震動全島的「治警事件」

BBC:台灣确診病例破百已超過两周,“封城”呼声热烈

丁香园:台灣地區醫生的政坛情结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學醫救不了台灣人_凤凰網